今天是第一次提交读后感,当然以后每周一会交一次读后感。因为是第一周立下规矩,所以给自己稍微宽松了一些。只是读 1 - 5 章的内容,时间上大概是一个小时左右。
《浪潮之巅》1 - 5 章主要讲了 4 家公司的发展史,分别是 AT & T,IBM,Apple,Intel。本来应该是讲 5 家公司的,但是第 4 章是讲计算机界的一些定理,所以只有 4 家。
4 家公司里面,时间上从最老的 AT & T(1885年),到最「年轻」的 Apple(1976年),横跨了几乎一百年。
AT & T
当年的 AT & T,因为拥有电话的专利,而当时电话刚刚正式商用,于是 AT & T 迅速发展壮大,很快就形成了通信领域的垄断地位。即使申请专利 20 年后,AT & T 不再收取专利费,市面上陆续出现很多以电话为业务的公司,但无一例外,没有公司能与 AT & T竞争。
在这里科普一下,当时的 AT & T 的盈利模式是这样的。后有著名的贝尔实验室负责研发新技术,也有硬件制作部门负责讲技术变为现实,前有销售部负责把硬件销售出去。因为当时 AT & T 已经形成垄断地位,所以实际上销售的利润是非常高的,而销售的利润又反哺实验室进行研究,形成生态的闭环。
说个题外话,贝尔实验室也是非常有名,诞生了非常多的发明,其中就有我们计算机界所熟知的「C 语言」和「Unix操作系统」。
但好景不长,AT & T 很快就被美国司法部盯上了,原因是反垄断法。很快 AT & T 就被拆分,也是美国唯二因为反垄断法被拆分的(另一个是美孚石油)。
在如今看来,可能 AT & T 已经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了,AT & T 也确实「没落」了。有人说是因为 AT & T 被一次次拆分才导致如今的地步,但是在《浪潮之巅》的作者看来,是因为网络时代的到来。因为网络时代,人们不再需要电话这种昂贵的通信方式。
不经让人感慨,有些公司因为时代而崛起,这些公司可能也会因为时代的没落。
IBM
IBM 可能在 2021 年已经没什么名气,但是在 2010 年代还是非常有名的。
IBM 的发家史可以归结为两个字:「保守」。
IBM 是做制表机出身的,当时 1920 年代,大量政府部门需要制作表格,虽然这种工作简单,但是非常消耗人力,是一种重复性的劳动。因此当时的 IBM 找上了政府部门并谈成了合作,奠定了 IBM 服务对象的基调,即锁定了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为它的主要客户。
随后二战爆发,政府需要一种机器来计算炮弹的弹道,IBM 抓住时机,积极与军方展开合作,研发出了第一款基于继电器的计算机。
随后战争结束,尤其是杜鲁门总统完成了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后,有大量的统计工作需要制表机等机械。这一切都对 IBM 的核心 业务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。 IBM 很轻易地再将军用生产线转民用。
随后便发生了一个转折点,即当时市面上出现大量的个人消费机,IBM 是否要进入这个领域呢?
IBM 给出的答案是「保的守」,坚持做高性能机器,坚持以政府部门,企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。
虽然 2000 年代到来,个人机器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,但 IBM 始终有着自己的一亩之地。因为政府部门,不会要求机器性能有多高,只会要求机器足够稳定,而 IBM 的机器就是以稳定著称。
当然,以我自己来看,随着云服务和分布式的到来,如今的互联网公司可能也不需要 IBM 这样高性能和稳定的机器了。因为单台机器的性能是有限的,而分布式以多台机器组成集群,可以无限水平拓展,以超过单台机器的性能。可能如今的 IBM 合作对象只有政府部门了吧。
Apple
说起 Apple,大家不得不说的一个人物是 Apple 的创始人:「乔布斯」。
乔布斯有着一段传奇般的经历,他创立了 Apple,随后又被董事会赶出公司。后来 Apple 业绩不太行,董事会又把乔布斯请回公司,在乔布斯任职期间,Apple 又重新焕发生机。
Apple 最开始做的是 Mac,前文说到,当时迎来了个人终端机的浪潮,此时 Apple 发明了 Macintosh。Macintosh 有着创时代般的发明:「图形界面」。当时的电脑几乎都是 Dos 操作系统,它的使用非常困难,类似于我们今天看到的无界面 Linux。Macintosh 与他们相比,简直是天差地别。Macintosh 好是好,但是价格比较昂贵,当时的普通家庭买不起这种电脑。
真正让 Apple 闻名于世的是 iPod 和 iPhone,当时的人们使用的音乐播放器是按键式的,类似于诺基亚。于是 Apple 将 Macintosh成功的方法如法炮制到 iPod 上,在音乐播放器上加入图形界面,换歌曲一个手势即可搞定。很快,Apple 又推出了 iPhone,一个能打电话的音乐播放器。
iPhone 大获成功,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发展,如今大家看到的手机,几乎都是触屏手机。
如果稍微比较一下苹果十年前的产品和现在的产品,我们很容易发现,苹果早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人电脑生产厂商,因为它有大量类似家电的产品,比如 iPod、Apple TV 和 iPhone。因此,一些专家认为,苹果正在从计算机公司像家电公司过度。但是,这些产品和传统的家电又不一样,每样东西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,让人看了后,不由地发出感慨—原来这东西还可以这么玩儿。今天,苹果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家电的品牌。如果要问什么是创新, 这就是创新!
Intel
Intel 的发家史也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:「时势造英雄」。
在 1980 年代,迎来了一股个人电脑的浪潮,而 Intel 就是从其中获益的公司之一。
当时的互联网巨头 IBM,曾推出过一个个人电脑的版本:「IBM-PC」。当时 IBM 并没有把这个东西当回事,只是安排了一个小部门去做这件事,因为这个部门工期比较赶,因此没有选择自己设计一个 CPU,而是使用当时 Intel 推出的 CPU。
这个举动给 Intel 带来巨大收益,当时市面上的个人电脑为了兼容 IBM-PC,纷纷采用 Intel 的 CPU,这时 Intel 开始抢占市场份额。
当时 Intel 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对手:「摩托罗拉」,没错就是那个造手机的公司,他也有 CPU 的业务。早在二战期间,它就是美军无线通信的供应商。从六十年代起,它在通信和集成电路方面领先于世界。当时摩托罗拉的 CPU 性能比 Intel 高。
但是 Intel 随即跟微软达成了联盟,即硬件与软件捆绑销售。通过抢占市场,来击败了摩托罗拉这个对手。
Intel 证明了一件事,芯片公司可以独立于计算机公司。当时的个人电脑,因为计算机公司想要发行一款电脑,必须自己设计芯片,导致价格居高不下。随着 Intel 的发展,如今的计算机公司只需要自己设计模具,将芯片等一系列组件组装即可。这大大降低了个人电脑的价格,也使得个人电脑真正推广开来。
如今的 Intel 的芯片业务依然很壮大,但 Intel 未来如何发展却是个问题。如果只靠芯片业务的话,确实能发展,但是不能长久发展,就如电话业务的霸主 AT & T。今后除非它能找到新的成长点,否则它会随着 PC 时代的过去而进入自己平和的中老年期。